梳理书写方式改变的缘由,提出对句首空格的思考。

前段时间在排版一个小伙伴的产品手册,设计都很满意,在批量印刷前对方打来电话,说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了个小疏忽,那就是段首没有空两格,我建议段首不需要再空格了,依据是段落之间已经有空一行了,小伙伴却表示他们老总强调段首一定要空两格。我答应了调整要求,并告诉她我要打电话给小学的语文老师,问问到底为什么段首要空两格,愉快的结束了这次谈话。

我们对客户最终决定使用什么设计成果绝不抱怨,一来客户有自己的考虑,这些考虑可能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一时无法看到的;其次钱是客户出的。

我自然没有找到小学语文老师的电话,但是我却对句首空两格这件事情产生了一些疑问。

小学写作文,大家都知道每个自然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什么意思?就是每段的第一句开头空两格开始写,等到第二行就不再空了,顶格写。“空两格”在当时是空两个字的意思,那这么写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似乎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了。

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汉字起源&竖行写法的原因

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结绳记事 八卦书契 仓颉造字 河图洛书...到甲骨文时期(我认为这个时候汉字基本成形,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字)汉字书写媒介基本在兽骨龟甲上,由于书写工具简陋(多为石器),书写介质面积又极为有限,此时期的文字基本为单字,对后来的书写方式几乎没有影响。

汉字起源&竖行写法的原因

纸张发明前,用毛笔在狭长的木简竹简等媒质书写,由于墨迹沾染和竹简形状等因素基本上是从上往下书写,此时还没有使用标点符号,密密麻麻,其实是难以阅读的。汉代以后纸张虽然发明出来了,但经年累月,汉字书写习惯已然沿袭了下来,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及宋代的活字印刷发明均未能改变这种由上至下的书写方式。在纸张出现之后就具备了横行书写的可能,但是为何迟迟没有出现横行书写,除了书写方式习惯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方式的影响,敢问如今习惯了横行阅读方式的您,还能长时间的阅读竖行书写方式的文章吗,答案是否定的。

书写方式的改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清末,东学西渐,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符号...汉字的竖行书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了,知识界开始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竖行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写排列,出现了《音韵记号》一书。1915年出版的《科学》周刊创刊号,也是把汉字“横行”排列的。 陈独秀对汉字“竖改横”的做法,发表公开信。“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观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颇,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方,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横行书写渐为国人接受。

然而,横行书写在段落之间其实亦不易分清,于是再“段首空两格”以示提醒新段落的开始。也就是说空两格仅是提示新段落的这个功能。那为什么是空两格提而不空一行来提醒呢?我以为是当时书写媒介依然停留在纸张上的原因,空一行浪费纸张;二来段首空两格已经能起到提示新段落开始的功能;三,人们也尝试过放大段首字号(类似我现在写的这段)等方式来提醒新段落开始,然并卵,大家还是觉得空两格更合适(空两格能够在阅读中带来视觉的放松)。

生产力的发展,纸张已经不再变得稀有,但每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空一行的话总能被喜欢用对话 和分段来写作文学生利用起来(像我就喜欢这样),于是就“句首空两格”,约定俗成,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我们也便从小就这么认为了。

段首空两格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就是大家都觉得这样比较好就出了这么个规定。时代在发展,书写材料已经不会如此匮乏,有些文章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存储,这些文字占据的互联网资源是微乎其微的,这个时候是空两格或者是空一行甚至是通过划分割线(当然用分割线提醒分行似乎有点太过了)来提醒分段,对我们都是可行的。

空行或者留白更符合现代美学的要求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广告信息,这些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双眼,映入脑海,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不管书籍排版,户外广告,产品宣传都在极力的提倡极简,简单理解就是主要的都在,能不要的都舍弃了,从而留出空白空间,让视觉放松,达到舒适阅读的效果。古人在国画山水上通过留白制造意境,如今设计师在设计中通过留白缓解阅读者疲劳的同时营造意境,日本的设计师尤其擅长留白的处理。而在文字排版中,留白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空格和空行。

今天再去坚持段首空两格已经没有意义(当然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应该还有这个必要),有些人会认为这居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定就要去遵守,然而这种规定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如今这个规定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这些规定必然会被更改甚至取消。

我们今天再谈段首空两格的事情,已经不大有必要了。

Last modification:November 15, 2020
If you think my article is useful to you, please feel free to appreciate